|
王连合—酿造真情 品味人生酿造真情 品味人生
——记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连合
“与王书记接触,会感受到一种正能量。作为一个村支书,对事业有如此大的格局,尤其对葡萄酒事业如此钟情,并且境界非凡,实在令人感动,进而令人敬佩!”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说。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大泽山葡萄闻名遐迩。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座落在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葡萄之乡”青岛市平度明村镇闫村,东依大泽山山脉,西靠胶莱河河畔,南邻红色旅游胜地三合山,北近渤海湾,属胶东半岛之门。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怡人,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天高气爽。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雨量609mm,平均日照2642小时,有效积温4000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79-200天。土壤、光照、气候特别适宜葡萄种植。 明村镇位于平度市最西端,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多为丘岭,西北为平原。境内有胶莱河、龙浦河、小新河、流沙河4条河流。镇内有石墨、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特别石墨储量较丰富。东西横距15公里,南北纵距10千米,素有“胶东西大门”之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化天宝,“风流人物”辈出,仁人志士聚集。有齐桓公相国宁戚之墓;也有“荣禄大夫钦嘉”的同治进士于沧澜故居;有大学士刘墉的传奇轶事;也有道光进士何绍基墨宝流芳;更使明村人引为自豪的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党的忠诚长者”——杨明斋,就诞生在这片热土上。
走进明村镇闫村·爱迪尔文化广场,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云立给我们讲起了村支书、爱迪尔董事长王连合的故事,蔡云立自酒庄创立之初就跟随王连合,经历并见证了爱迪尔酒庄的发展历程,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蔡云立陷入了沉思…… 一、涉足葡萄,结缘葡萄酒 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合,1962年7月出生于平度市明村镇闫村,父辈就是村支书,从小就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熏陶,也立志要多为人民多好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先,以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 1985年,华东葡萄酒庄园在闫村附近筹建了中国最大的薏丝琳单品种植基地4000亩,并发展周边村庄种植赤霞珠、梅鹿辄、莎当妮、品丽珠、蛇龙珠,形成万亩葡萄园(实为12000亩)。几年后,由于重重原因,果农卖果成了难题,有的农户自己跑酒厂联系销售,有的个人给酒厂代购,出现个别人操纵市场,控制价格,有的年份葡萄不熟就哄抢,有的年份葡萄烂了无人收购,造成恶性循环,果农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部分果农含泪把葡萄树都砍掉了。当时作为村支书的王连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解决村民卖葡萄难问题,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建自己的酒庄”。 要建设一个葡萄酒庄,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极大的。万事开头难,为使酒庄建设不占用村集体的耕地,王连合经过认真考察、研究、论证,决定将酒庄的建造在了村后的小山坡上,并联系本村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李兴坤给酒庄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叫“爱迪尔”,取“ideal”的译音,意思是“理想的”、“完美的”,并注册了中英文商标。2002年春,在这片荒地上,爱迪尔酒庄破土动工,建造起了一个占地面积1628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2000吨发酵能力和葡萄酒灌装生产设备的葡萄酒庄,同年收购葡萄2000吨,由此开启了他人生的葡萄酒之旅。 建厂初期,在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聘请了华东葡萄酿酒公司的技术科长、江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常伟作为公司的总工,在其带领下,对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科学调整,同时加强了葡萄酒的后期管理,使公司在技术方面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公司相继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闫志虎、杨启贤为公司总工,进行葡萄酒的酿造及新产品的开发,使葡萄酒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经过几年的打拼,不仅解决了村民果农的销售难题,同时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爱迪尔”、“提普”“三合山谷”系列产品,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爱迪尔”也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 二、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产品品质 经过几年的探索,王连合发现收购葡萄时,农户的管理和产量缺乏统一控制,葡萄成熟度和品质缺乏统一标准,这样一来大大影响了葡萄酒的质量。另外,因为葡萄酒消费市场还不够理性,仍属尝试和跟随阶段,缺乏引导,加上国际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进口葡萄酒对市场有了很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王连合在一次参加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的会议上,听取了协会领导、专家对葡萄酒的市场形势、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当前阶段葡萄酒的品质、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一系列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后,思想上触动很大,意识到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重要性。会后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企业重新定位,决心加强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做高品质的爱迪尔酒庄酒。
第一方面,建设自己的葡萄园。2007年,在酒庄周围承包土地300亩,筛选优质葡萄品种赤霞珠、梅鹿辄、薏丝琳、莎当妮、品丽珠、蛇龙珠等,全部实行有机化管理,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以此为示范,带动本村200余户和周边村庄种植酿酒葡萄8000余亩。全部铺设地下管道,采用滴灌方式,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采收,控制质量,提高品质。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以质议价。这样既保证了葡萄品质,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为酿造优质的葡萄酒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做真正的窖藏酒,2008年10月份开始投资千余万元,历时一年零八个月,人工开凿胶东半岛最具特色的隧道式酒窖一处,酒窖深度19米,南北长160米,平均宽度4.5米,高3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常年恒温15℃,湿度60-80%,能储存橡木桶及瓶装酒1000吨。葡萄酒经过橡木桶窖藏陈酿后,其香气协调性、复杂性,口感平衡度、醇厚与柔顺感更加突出,给人带来异样的享受。
三、加强技术交流,提高科技含量 通过多年来企业管理经验的积累,王连合注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先后有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在爱迪尔酒庄设立“教育部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基地”,“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邀请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研究员带技术人员到酒庄调研指导。爱迪尔还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组织了一支较强的技术团队,完善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监控管理体系。因此从葡萄的种植管理,到葡萄酒的发酵、橡木桶酒窖陈酿,做到了有效的管控。在传统葡萄酒酿造方面,利用优质的有机葡萄原料,严谨的发酵工艺,法国和美国橡木桶储存于地下19米、恒温15℃的酒窖,各个品种的色泽、香气、口感、光泽、典型性,显现的淋漓尽致,深得专家好评,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特别是爱迪尔薏丝琳干白葡萄酒,2008年获得“山东轻工名牌”的称号。在小酒种方面也开发研究,蓝莓酒、树莓酒、山楂酒、牛蒡酒等都已投放市场,特别是“牛蒡薏丝琳”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6年1月下旬,山东省迎来史上最低温。根据气象局统计数据,24日,济南市市区最低温-17℃,为1958年以来监测到的最低温度;商河占领全市最低温“宝座”,最低温为-21.8℃,打破了56年来的低温记录。24日,青岛市区最低气温-15.1℃,极寒天气突破了1961年以来青岛市区观测到的最低气温。烟台气象台播报,全市气温最低出现在栖霞,为-14.5℃,市区最低气温为-12.6℃,这是1981年以来气温的最低。这是几十年不遇的一个严寒,令葡萄届的人无不为酿酒葡萄能否安全越冬而担忧。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十几年如一日的奔走于产区葡萄园的田间地头,深谙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甚为全省各产区酿酒葡萄安全越冬而捏一把汗。
2016年新年刚过,胡文效就亲自带着专业技术团队展开了冬季酿酒葡萄受害情况的调研。他先后查看了鲁中南山区的凤凰谷瑞邦葡萄酒庄园和太阳城酒庄;鲁西北地区的奥德曼酒庄;鲁东沿海产区青岛片区的百纳城酒庄、密水庄园、半岛酒业、佳瑞葡萄酒有限公司、蜜水园艺场、爱迪尔酒庄等企业及蓬莱产区。总体来看,各地区受灾情况差异较大。鲁中南山区主要采用埋土防寒,土层较薄,覆土之处受害较轻,部分裸露在外的结果母枝枝条受害较重。鲁西北地区也采用埋土防寒,该地区以沙壤土为主,覆土厚,受冻害影响较小。鲁东沿海产区不需要埋土或部分地区采用半埋土,由于海洋性气候的调节,加上降温同时降雪,湿度相对较大,受灾情况相对较轻。
鉴于这种情况,胡会长把今年的育种方向锁定为,选育高品质抗寒酿酒新品种。他通过多番联络,最终在爱迪尔酒庄找到杂交所需的亲本,确定在此处定点开展试验。2016年花期如期而至,胡文效带领慕博士等育种科研团队,在爱迪尔进行育种试验。此次杂交实验共设计正、反交3个组合,已收获F1代杂交种子。
近期王连合正在与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协商,联系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成立青岛市富硒葡萄酒专家工作站,从有机富硒葡萄的种植管理到富硒葡萄酒的发酵陈酿,以及人体对富硒葡萄酒的最佳饮量,作深入的探讨研发和实验。现在已有有机富硒葡萄100亩,明年将会有富硒葡萄酒呈现给大家,此产品将开拓葡萄酒新领域,引领健康消费新理念。 四、建现代化酒庄 发展休闲特色旅游 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合,自1986年至今,一直担任闫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连续四届青岛市人大代表;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工作者、“科技星火”和“富民兴鲁”的带头人。作为全村的领头人,他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工作和奋斗的目标,坚持“农为基础,工为龙头,以工带农,工农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拓宽思路,深入研究,除发展多种高效农业种植外,先后筹建了面粉加工、养殖、花卉苗木、石墨开采及深加工、葡萄酒酿造等企业10余处。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个人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他所带领的闫村连续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党支部”和“省级文明村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乡村旅游、自驾游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王连合认识到,酒庄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走进大自然、了解葡萄酒的有力途径。首先投资建起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爱迪尔文化广场,设有葡萄酒文化长廊、网球场、健身区、花卉苗木观赏区等,介绍世界各地及国内葡萄酒文化,供游客休闲娱乐。其次是环酒庄铺设路面,架起棚架,种植鲜食葡萄,让旅客认识酿酒葡萄的同时,采摘鲜食葡萄,体会收获,增加乐趣。最后参观酒庄生产车间和地下酒窖,品尝窖藏葡萄酒,简短的专项旅游深受旅客的喜欢,每年接待大量游客。爱迪尔酒庄已被评为“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点”,“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在王书记领导下,正在筹建一个集光观、葡萄酒品鉴体验、美食文化、会议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式健康会馆,以爱迪尔葡萄酒庄园为主体的大泽山西麓优秀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将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 王连合书记的事迹深深感动着了解他的人,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说,与王书记接触,会感受到一种正能量。作为一个村支书,对事业有如此大的格局,尤其对葡萄酒事业如此钟情,并且境界非凡,实在令人感动,进而令人敬佩!作为村支书兼酒庄董事长的王连合,心中装着闫村全体村民、装着公司全体职工,心中还装着葡萄酒事业,为闫村和爱迪尔美好的未来,为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村民、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夜以继日地奔波、操劳,他很快乐!爱迪尔酒庄刚刚经历十几年,今后的路还很长,但王书记坚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葡萄酒产品和服务”、“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的理念,相信爱迪尔酒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